考察日志

嘉兴乡村之变化

(约公元二〇一〇年代至二〇二〇年代中期)
嘉兴近郊昔多村落,居民夕归,或聚于村口闲谈,或游于街市,熙熙攘攘,颇有烟火之气。逮二〇一〇年代,城镇化速行,旧村拆迁,民迁楼居,邻里交往渐稀;互联网盛行,购娱社交多于线上;市容整治,摊贩罕见。昔日街市热闹不再,烟火之气日衰,转于虚拟世界矣。
疫后经济不振,市中客流稀少,铺户多闭或艰守。府以振市,修葺南湖,饰为旅游胜境,节庆之时设市集、演艺,以招外来与本地之众,果有一时之盛。然而非节假日,街道空阔,夜市寥落,市民多言“无处可去”,商肆拘板,缺新意,未能激发消费之欲。烟火气既散,经济复苏亦艰。
城镇化摧旧村而立新区,削邻里聚合之场;数字化夺街市之功能;治理之严去摊贩而市容整。利则环境齐整、经济规范,弊则社会去地缘化、文化记忆断层、市井活力丧失矣。
夫烟火气者,市井活力之根本,非徒以楼市、广场、规整之市容可替。嘉兴之变,乃全国多城之缩影——治理趋整齐,则灵活自发之生机减;消费欲低迷,则商户不敢冒险创新,恶性循环由是成。若不平衡市容整饬与百姓生活之趣味,徒有空街高楼,而无热闹人间。

嘉兴市肆记·乙巳八月

(公元二〇二五年八月九日)
是日午后一时,天气炎热,余至市中心,先访月河街。见人流不盛,或因烈日,或有他因。街旁有若干摊位,乃市府为小贩所备,制式统一,仅一小桌,似需预定方可用。然此时皆空,疑为夜间启用。余思:此类循规蹈矩之制,虽整齐有序,却少变动,不若自由摆摊,日异其人,常有新鲜感。若摊贩恒定,与固定铺面无异,吸引力自减,纵能一时热闹,难久长存。
继往少年路。此地自二年前始设政府摊位,初时人潮颇盛,然久之新意尽失。今观街上,店铺多空,顾客稀少,或因暑气,然活力已不若往昔。有铺面迁移,疑生意不振所致。虽少年路地段尚佳,然市景清寂,不知何故。
夫市肆之兴,赖于多样与灵活。官设摊位,固可整肃市容,然若拘于规制,商贩不变,市貌不新,则久必生倦。市府治市,若唯以秩序为先,而轻视活力与变动,虽能一时聚人,终难长守繁华。此情不独嘉兴有之,诸多城镇皆同此患。

嘉兴乡村振兴记

(公元二〇二一年至二〇二五年)
辛丑年(2021),中国经济尚处景气之时,出口繁荣,国库充盈。各地官府多以“乡村振兴”为名,大兴土木,嘉兴七星镇亦在其列。是时,农田环绕以修筑道路、设灯照明,田边起“农场”,供游人野餐、烧烤、垂钓,间有水车、凉亭点缀。农田中央木桥相连,鸟瞰形似鲸鱼。夏秋之交,稻浪翻绿,晚风徐来,诚为惬意。
农田旁建有游客服务中心、小桥流水之景,并设无土栽培大棚。春日油菜桃花烂漫,亦是一景。此皆当时官府有财力之象,欲以人工景观造需求,期带动乡村经济。
然景观久之,人气衰减,农场售票厅闲置,惟道路、花木与大棚尚维持运作。今时(2025),夜间多有乡人至河畔钓鱼,或入田摸鳝、电鱼。余常独行骑行其间,晚风稻香,虽繁华不再,然仍得其静美,亦感谢遗存设施之惠。
同类项目尚有王江泾镇“运河陶仓理想村”,亦建于乡村振兴热潮中,修路筑屋、招商造势,初时人稀奇而至,后因景致不特,远近村民无常往之意,终荒废。余初不知其曾繁华,偶由友人旧照始悟,今日所见,不过杂草掩映的遗址。
癸卯岁末(2023年),同镇又有“琵琶岛”开发。岛处荒郊,原路封闭施工。翌年初启用,设保安收票(每人二十元),夜有灯火辉煌,常办演唱会。然盛况仅月余,访客递减,终至灯息歌绝。余入其内,始知岛仅半成,草坪未铺,唯数条道路。虽项目夭折,然余又得一骑行静地。
乡村振兴,本意在于改善民生、激活农村经济,然若以财政宽裕之年,造景为先,且景观之设非因真实需求,而系自上而下构想,其盛衰常随财政冷热而起伏。造景易,造人气难;聚人一时易,令常至恒来难。
是以,嘉兴诸项目,初时借政策与财政之风,一时繁华;及经济趋缓,资金断续,人气衰落,则多成遗址。然此等遗迹,虽失商业效益,亦为乡人留得休闲之所,亦非尽无用也。

深圳行志·乙巳七月

乙巳七月(公元2025年)
余往深圳出差,闻其人众如潮,城郭宏伟,殊胜嘉兴数倍。然至之,实为劳工聚居之所,马路极少设非机动车道,虽设窄道专供行人,然共享单车、电动车与行人杂行其上,行人变道或行走,须时时回顾,恐有车骤至而触己,交通灯际,车流与人流交织,拥挤甚众,行色匆匆,或上下班之间也。
华强北步行街,人流惟周末繁盛,平时多早闭市。商铺虽多,货品类同,失电子天堂之盛况,然街边小吃摊至夜半仍开。飞扬市场为全球最大二手苹果手机及配件批发地,客商熙攘,多为批发。然于余观之,所觅之物罕见,非吾心中所欲,兴味索然,遂罢。
古玩城集中摊贩,多陈货于地,买者寥寥,水深莫测。余观之,未得所欲,遂离。东门老街建筑华丽,市井繁荣,所售多为食物及衣物,无甚创新。盐田夜市小吃众多,然客流平淡,商品缺乏新意,购者不稀,也不多矣。吾爱旅店近邻小吃街之烧烤,甚为可口。人才公园面积广大,适合骑行,然时值酷暑,人虽众多,景致平淡,若设市集,或能增趣。
综观深圳,实为打工者云集之城,繁忙拥挤,虽市声鼎沸,然休闲之所与新奇之物不足,未合余所期之繁华盛世,有落差之感。

成都记 · 乙巳九月

余客行成都,以公务之暇,得游城中。予虽蜀人,久外务工,未尝至此。今始一见天府都会,西部之雄藩也。
至时已过午,余先游春熙路。此地号成都最大之步行街,游人川流不息,即便工作日亦然。节假日则益盛。然人虽众,购物者寡,多是徘徊观望,或以赏人群为乐。余遂购小熊猫偶一枚,价二十九元,质佳,且以五元得纪念币一枚,足以留痕。市肆间多熊猫及蜀地文创,供外客归时携去,亦算“城市名片”。观之,诚有激发消费之力,非若深莞嘉兴诸步行街,虽盛名在外,而游人至时,动辄无所取。是知一座城欲留人心,非唯歌风景与美食,必当造其象征,使人可带走。
太古里近在其旁,地不甚广,售奢侈品居多。与春熙路相比,显然高下有别。游客至此,观光者多,购者少。最为兴盛者,惟苹果商店耳。中有一寺,然已全然商业化,手串动辄数百上千,以“开光”为名。就连功德箱,亦设二维码,上书“扫出福报”“扫出吉祥”。余戏谓:“我佛只度有‘元’人。”
望平街则在其侧,酒肆林立,摊贩亦有。然多为网红之物,少见地道之品。余偶入一酒馆,见墙上书“成都”二字,遂拍照以记。驻唱之人正目视余,神情生动,照片因之颇佳。
是夜,游近公园,灯火可亲,老者下棋、闲谈,乃至论及俄乌战事,可谓无所不言。路边亦有小摊,城管执法尚宽,或礼貌劝离,或佯若不见,市井因此不乏温情。
成都之盛,不独在打工之业,亦在其市民之生活。周日至周五,街上游人亦众,或因自由业,或因无职,然皆自得其乐。西南大地赖成都之兴,老者亦可享现代之便。余愿此都会之势,能继续引领周边,使巴蜀振兴。

嘉兴国庆记 · 乙巳十月

十月一日,国庆节也。余出行市区,欲探各团体、组织所办之活动,以观盛事、凑热闹焉。至子城前,见有文艺演出,一群老妇粉墨登场,演戏于众。剧名不详,观者围聚。然时近申刻(下午三时许)便散,未得尽兴。
又见少年路上,一化妆团体游行以宣,前者着时装领队,后者数十人皆着汉服,拖音响放歌,声势煊赫,观者驻足。紫阳街之市肆较昔繁盛,铺陈饰品,多为女子所喜。芦席汇亦然,陈列古玩,且设歌台,一乐队登台演唱,所唱多蔡琴旧曲,颇得好评。此类热闹,唯逢佳节方可得见,平日罕有。
是时游人倍增,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交织,街头摊车丛起,衣香鬓影,节日气象殊为可观。然热闹之余,亦觉与常日无异,不过人多耳。余原欲寻旧书摊,购几本书以怡情,惜未遇。由此思及,游历多地、逢节多矣,心渐倦于节日之喧,觉假期无所寄托,出行乏趣,不出则觉虚度。终悟:假期之充实,于我或在补学、静思,而非喧嚣之中。
节日将终之一日,余乘公交漫行,不定所往。车行辗转,至西南湖。景色优美,花团锦簇。游人拍照留影,老者坐于林间,吹奏复音口琴,声随风远,令人心悦。园内有林,有水,行道穿梭其间,空中亦架铁桥,游人行路,伸手可及树梢。独行其内,神清气静,顿觉疲惫尽释。
返程途中,忽觉发长,遂回大桥镇理发。此镇,余少时所居,亲历其由村而城,拆迁新建之变。镇中旧理发店,余自学生时光顾至今,十余年矣。理发师仍以为余为学生,闻言忽生感慨:往昔少年,自信自强,意气风发,而今时光已逝,徒留追忆,胸中顿生一丝苦痛。
理发既毕,余往镇中主街。此时夜幕初降,街头尚热闹。十字路口小摊聚集,公园亦有玩具摊设,虽昏灯暗影,却因大爷大妈之舞,小儿之笑,健者之跑,而显得生机盎然。余立于街口,心中默祈:愿此镇之生机,长存不息。